• 联系我们
  • 地址:湖北武汉三环科技园
  • 电话:159116031100
  • 传真:027-68834628
  • 邮箱:mmheng@foxmail.com
  •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学术讨论
  • 建筑学术邬达克与城市建筑遗产学术研讨会召开
  •   1月8日,邬达克诞辰120周年之际,我校举行邬达克与城市建筑遗产学术,副校长伍江、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时龄等数十位专家、学子与会。会上,发布了华霞虹博士潜心研究邬达克十余年的《上海邬达克建筑地图》。

      伍江首先针对此次研讨会很多人报名却报不上表示,“很难想象,以前有无想参会但报不上名的情况”。他表示,这一现象说明大家对上海的城市建筑文化,对邬达克的高度关注。“虽然邬达克的国籍问题现在还在争论,但他属于哪个国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是上海人。”他认为,一个人对一座城市的发展史有这么大的影响,世界范围内也很少见。伍江对同济出版社“城市行走”系列丛书的策划、出版给予了热情评价,“从人、从建筑师的角度研究城市发展,很有意思。对上海城市面貌做出贡献的建筑师不止邬达克一人,如果能将邬达克这样的人汇集而成丛书中的小系列,就更好了。”伍江说,邬达克很商业化,很善于现学现用,但是多年以后,他的作品却成了上海经典,其中的原因很有嚼头,他希望研究更加深入,让研究为更多的人喜欢,“喜欢书,到喜欢城市,然后大家一起来我们城市的风貌和记忆。”

      郑时龄院士表示,华霞虹博士的邬达克研究下了很深的功夫。“邬达克在上海做了很多建筑,但国外介绍得很少。”郑时龄介绍,邬达克的设计风格多变,世界各地的建筑都是他学习的对象,现学现用,“他的作品在中很突兀,但与又很协调。”郑时龄强调,这说明邬达克现学学得好,又发展了建筑文化的内涵。他说,正如华博士说的那样,上海没有邬达克可能不一样,但邬达克也是上海培养的,他的所有作品都在上海,“不像今天的建筑师,‘天外来客’,作品与协调的凤毛麟角。”他说,上海的城市建筑遗产研究已经越来越深化,比如历史风貌区的研究,但工作要做的也很多,希望大家一起努力。

      研讨会上,上海城市研究会副会长赵天佐、同济大学出版社社长支文军等也纷纷发表观点。

      1918年,邬达克滞留上海,在随后的近30年时间内,先是打工,随即自己开业,在上海留下了包括国际饭店、大电影院、慕尔堂、吴同文住宅等在内的大批建筑,他是今日上海100多栋单体建筑的“洋爸爸”。《上海邬达克地图》的作者华霞虹介绍,邬达克的作品成为大家喜欢上海的重要理由之一。他的作品遍布上海老城区的大街小巷项目不下50个,其中25个项目已先后被列为上海优秀历史建筑,国际饭店更是成为全国文物单位。邬达克的作品涉及办公、工厂、公寓、会所、私宅等,外观包括古典主义、折中主义、装饰艺术、表现主义、现代主义等不同风格,区位从外滩源蔓延到西郊、吴淞口,“一个人的命运不可思议地契合了一座城市的命运,一个人的才能与抱负不失时机的响应了一座城市的梦想与追求,这就是一位建筑师能在外乡取得如此瞩目的成就和影响的最终谜底。”该书《上海的邬达克》一文中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