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 地址:湖北武汉三环科技园
  • 电话:159116031100
  • 传真:027-68834628
  • 邮箱:mmheng@foxmail.com
  •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学术讨论
  • 建筑学术新闻浏览 - 上海新闻网
  •   据3月12日电(记者林小春) 科学家对来自中国嫦娥三号着陆器和月球车“玉兔”的数据进行初步分析后发现,月球的地质史比人们此前认为的更为复杂。

      这项于12日发表在美国《科学》上,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澳门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电子所、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和挪威奥斯陆大学等单位共同完成。这是中国嫦娥探月工程实施以来,首次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科学。

      由“玉兔”车携带的测月雷达探测到的数据显示,嫦娥三号着陆区表面下至少分为9层结构,这表明在那里曾有多个地质学过程发生,对于探索月球的岩浆演化历史和后期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负责研究的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肖龙教授告诉记者:“我们首次探测到月球表面下的多层结构,这些层状地质体主要是由不同期次玄武岩充填形成的,在岩浆充填的间隔也有空间风化形成的月壤等风化物质存在其中。”

      最令他们感兴趣的发现之一是月面下140米至240米深处一层厚达约百米的地质体,其主要成分不是常见的玄武岩,而可能是“火山爆发形成的层状火山碎屑岩”。肖龙说,这说明火山活动样式的多样性,但更重要的是“了月球内部有大量的挥发成分”。

      他说,嫦娥三号着陆区经历的火山事件和撞击及空间风化事件异常复杂,需要科学家重新思考月球的火山地质与热演化历史。

      2013年12月15日,嫦娥三号着陆器携带“玉兔”车成功登月,这是1976年以来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软着陆,中国由此成为第三个实现月面软着陆的国家。“玉兔”车是中国首个探月车,它搭载了可探测地下约400米深度的测月雷达,这也是人类探月任务首次使用测月雷达。

      嫦娥三号着陆在月球雨海北部地区,是首个在该区域着陆的探测器,与此前美国宇航员和苏联探测器的登陆点都相距较远。

      最新研究显示,嫦娥三号着陆在一个直径约450米的“年轻”撞击坑边缘,“玉兔”车在这个撞击坑旁边行走了约114米,最终因机械故障不能动弹。途中,“玉兔”车见到许多大石块,其中距离最近的被取名为“龙岩”,长约4米,高约1.5米。肖龙说:“‘龙岩’的结构非常特殊,主要表现为组成矿物的粒度较粗,类似地球上的辉绿岩或辉长岩,说明在这种岩石形成时岩浆的冷却速度很慢。”

      研究人员指出,这次报告的只是初步,但这些发现与以往着陆区的对比研究,将有助了解不同区域表层月壤的厚度和性质等特征,可为嫦娥五号采样点的选择提供重要参考。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王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