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 地址:湖北武汉三环科技园
  • 电话:159116031100
  • 传真:027-68834628
  • 邮箱:mmheng@foxmail.com
  •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学术讨论
  • 现场实录:2012寻找中国好建筑学术论坛上
  •   时间:2012年10月16日(下午)地点:203会议室会议内容:中国建筑学会副秘书长顾勇新: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今天上午我们非常隆重的举办了中国建筑学会2012年年会,然后今天下午我们作为一个分论坛,我们就寻找中国的好建筑,寻找中国好建筑我们在9月19日在科技会议中心已经举办过一个启动仪式,当时也是我去主持的。我们这个启动仪式请来了十位嘉宾,大家从各个方面谈我们如何来寻找中国的好建筑。大家集中谈到中国的好建筑首先是适宜人居的,有一些谈到中国的好建筑应该是低碳建筑,符合当前这个潮流的,也说到中国的好建筑应该有好的中国的元素,今天吴老先生上午的给大家很大的,我们要走中国的好建筑,我们要以中国的元素在里面,中国的文化如何来传承、继承中国的文化。今天我们下午请来了24位嘉宾,这24位嘉宾都是我们双百评选出来的企业跟百家名师百家名院当中请来的24位嘉宾一起从南北,我们中国地域比较辽阔,从南北不同的角度来考虑一下如何来寻找我们中国的一个好建筑。下午的主持首先我请出我们大学祁斌,a+a建筑艺术执行主编周小捷女士,下午有请他们两位给大家介绍一下今天下午请来的一些嘉宾,包括今天我们下午要讨论的一些主要内容。祁斌:非常高兴今天下午来主持这个论坛的环节。应该说这个活动我们在刚才19日已经算是一个启动,这个题目叫做寻找中国好建筑,可能取意也是来自前一段很热的活动,好声音的活动。这个本身是我们的建设活动,同时也是一个文化活动。在我们的建筑设计,建筑师每天工作当中都不断的会思考,而且每个建筑师可能在做每一个建筑的开始的时候,都在梦想做一个好建筑出来。当然每一个建筑经过建筑师的手,经过我们建设方的建设,出来的都各有不同。但是今天我们这样一个论坛,因为上一次的论坛大家对于每个建筑师对于好建筑的理解,如何实现好建筑提出了很多好的想法。今天请来的是参加这一次论坛活动的建筑师,希望我们从建筑师每个人本职的工作,从自己实际的设计角度很具体的研讨一下什么是好建筑。今天在座的建筑师也是每天在工作当中执笔做设计的一线建筑师,希望每个建筑师能够从自己项目入手谈自己对好项目的认识,希望每一个人列一个建筑,这个不一定是自己做的,最好是自己做的,如果不是自己做的也没有问题,请大家举一个或者几个好建筑,也可以是一个建筑的整体,也可以是某一个建筑的某一部分给大家做一个交流,到底在大家的项目当中什么样的建筑是好建筑,什么样的建筑能够被大家所认同。

      论坛现场我们这一次论坛是全国各地建筑师的,有来自南方的,来自北方的,还有东方、的,我们国家地域的一些划分,所以这一次论坛其实有两部分,今天下午叫做南北对话,明天上午有一个东西的对话,其实这个划分仅仅是一个概念方面的,我们希望把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区域的建筑师,通过大家不同的业务,不同的实践来提炼,来思考到一些对建筑的思考,今天一起跟大家有一个分享。周小捷:非常感谢高兴,我下面介绍一下到场的嘉宾:华北地区的对话嘉宾有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顾问总建筑师黄星元先生;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总建筑师黄锡璆,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总裁丁建先生;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付本臣先生;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曹晓昕先生、李兴钢先生;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设计院总建筑师薛明先生;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杨晔先生;山西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张学锋先生;中元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何伟嘉先生;建学建筑与工程设计所有限公司鲍家声先生,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洪再生先生;华通设计顾问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钊先生;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王洪礼先生……祁斌:我们下面进入论坛的第一个环节,我们由于是24位嘉宾,我们分成六组,每一组是四位建筑师,大家轮流上台,分别来讲述自己对好建筑的看法,下面我们有请第一组四位建筑师,黄星元先生,黄锡璆,丁建先生和付本臣先生参加第一组对话。各位嘉宾下午好,今天咱们这个活动刚才也讲了,我们这个主旨是寻找中国的好建筑,刚才我们也希望我们的建筑围绕我们大家每个建筑师心目当中的一个好建筑谈自己的想法,谈自己的观点。时间因为今天我们论坛时间有限,嘉宾也比较多,我们请每一位嘉宾发言时间控制在五分钟之内。黄星元:我还没有弄清楚怎么回事,什么是好建筑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我来之前就想复杂的问题最好是简单的回答。什么是好建筑呢?就是又好看又好用的建筑就是好建筑,我想这是最基本的一个衡量。刚才让我举一个例子,我心目中的好建筑,我们是北方队,我觉得在有好多好建筑,但是我感受比较强烈的就是T3航站楼。我想到了二十一世纪新的建筑必须要有现代建筑的特征,应该是现代主义建筑的一个理论,一个延续或者是一个反应,应该表现出这个特征来,我觉得这个航站楼从设计方法、,一直到材料技术的应用都是比较现代,比较完整的一个建筑。从建筑学来讲也是表现出陌生感或者说与众不同,给机场建成这样,而且还隐含着中国元素,比如说色彩或者一些造型。当然我不是这个设计人员,我是自己的一个感受,我觉得这个结构跟建筑功能的逻辑性常一致,空间立体都比较完整。比如说一个吊顶,我印象比较深的,当你在航站楼里行走的时候,你觉得搞错了方向的时候,抬头看吊顶就可以了,吊顶的白线就是南北方向。但是这个楼的空间的形象是不断的弯曲变化的,这个就是要到达每天要走的地方。祁斌:黄先生谈到T3航站楼,你谈的这几个观点,我们都有同感,确实在这样一个现代的大的建筑当中,有很多中国元素,包括技术完成度各方面都是在现代的建筑当中非常好的。当然我们今天谈这个好建筑,我希望我们一方面谈好建筑,另一方面大家体会到建筑里面不同想法的时候,我也希望大家开诚布公都谈出来。既然你提到T3航站楼,我想问你一个问题,你有没有感觉去T3航站楼坐飞机腿会很累呢?黄星元:你说这个问题对我来讲更现实,我年龄越来越大,现在我突然就想到一个机场要不要搞这么大,我们在还要建T4航站楼,将来的吞吐量要到七、八千万,这么大的吞吐量作为后备的储备,整个T3航站楼的纵向好象是两公里,因此除了出国的航线要坐一段站内通行的短途的电之外,其他人要靠走。走中间有很多平移的步道,但是还不够,这个不能兼得,我觉得还是拉开之线还是比较明确的,这个最大的特点是线明确,但是拉的比较长,确实有这个问题。祁斌:谢谢黄先生给我们开了一个精彩的好头,下面请大家继续,下面我们有请另外一位黄先生谈谈你的观点。黄锡璆:我是作为医疗建筑的,我对于好的医疗建筑的体会,好的医疗建筑五个方面,一个叫符合现代的医学模式,医疗流程,这是很主要的,随着医学的发展我们建筑也在跟着发展。第二是跟大会的主题,我们叫宜居,医疗也要以人为本,关注到病人跟工作人员,这双方面在工作跟医疗。第三,大家比较关注安全,这几年地震、,我们医院里面的结构安全和非结构安全都很重要,今天理事长也讲到了我们城市安全。最后就是经济高效,这些我认为医院里面都需要全面体现的,对从事医院建筑设计设计师来讲要付出更大的努力,现在社会也要求高,要你功能好,外观造型各方面都有全面的要求,对我们建筑师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这一次作为我本人搞医疗建筑比较单一领域的,得到建筑学会包括评选给我入选百名建筑师,也是很大的荣幸,这说明社会对医疗这个行业还是比较关注的,也感谢建筑学会评委对我,对我们整个行业的鼓励。我记得医疗建筑里面要体现这五个方面,这是我对好的医疗建筑的理解。周小捷:你觉得哪个项目是一个好建筑呢?黄锡璆:在60周年的时候建筑学会评过我们医院建筑立面的好的例子,那可能老一点。最近建筑立面,医院建筑管理协会评了两个好建筑,就是三亚301福州,还有宾州医院,这是认为医疗建筑比较好的。早一点我参与做的福山医院,那个比较老一点。当然每一个建筑都有优点和缺点,我们这几年进行60年回顾,总结起来,回访起来也有很多当时没有想到,做的比较到位的。我觉得医院建筑好是相对的好,好的成分多一点,但是好象我的体会,我一直在做建筑,没有一个建筑是十全十一点欠缺都没有的,经济水平达不到,各种各样的因素,甚至有一些业主的想法,他比较强势,我们劝说不了,这可能是建筑师自己的技艺要提高,不断的学习。还有今天上午吴院士讲我们建筑除了技术能力和人的能力都学习了,在沟通技巧也要善于沟通,这是我自己的一些理解。祁斌:我们平时确实虽然是建筑师,但是跟医院建筑离的很远,可能专家角度谈医院谈的很具体,可能对于医院建筑来讲我算是一个外汉,从一个普通使用者的角度来看,我有一个体会,我想听听你的感受,我之前有陪家里人去协和医院看病,这个体会非常深。从开口进院停排队,到进到里面以后各个科室之间的距离,到楼层之间去绕去走,我当时也很有感触,我说这样一个医院,这么多的人流、流,物流,包括病人真正关注的要点,作为对于使用者来讲,从设计师的角度来讲真正关注的要点,你体会最关注的是什么呢?你刚才提到五大元素,能不能用一个最核心的点,你认为从使用者的角度来讲,可能最重要的点在什么地方呢?黄锡璆:我记得一个老师写过好多,他也讲到医院的体会。进去以后上上下下,把都要转晕了,何况是病人。我觉得医院里面病人的感触,最好线要简洁,跟黄大师说的航站楼一样,当然航站楼是健康人,稍微远一点可以。但是对于医院建筑要简洁明晰,特别是大型医院像迷宫一样,大的医院建筑师不注意空间造型,最线很曲折的很多,我个人是不主张这样的。周小捷:非常感谢黄老师,我们下面有请丁建先生谈一下。丁建:很高兴参加这个活动,首先我觉得还是一个概念问题,寻找中国的好建筑。什么叫好,这个概念过于中国了,有的时候喜欢拔尖。一说好极大的抹杀了建筑师的创作热情和我们的能力,我觉得只要不违反规范,不造成经济浪费和都是好建筑,这样第一体现在建筑师在为社会服务基本的状态。所以我个人认为好建筑的标准是多元的,过去讲经济实用,经济观,这可能是一个综合的和谐的。但是可能所谓的好建筑可能在某一方面更加突出,我觉得对于农村,对于小城市,大城市这个地区经济不一样,对好的评价也是不一样,我们仅仅用一个唯一的标准来衡量中国好建筑,可能我觉得这个结论就是偏颇的,甚至于我觉得很多,很多学术报道都是拿特例,拿典型来代表一般,某种意义上了中国的建筑,而且了大家的审观,所以造成了我们家园的不和谐,所以我个人认为中国的建筑大部分都是好建筑,但是在这个基础上还有很多优秀的建筑,我想这个基本概念还是要把我的想法说一下。有了这种基本概念,我个人认为就能够因地制宜,因为我们所处每个项目不同点做得更好,这样我们就觉得心里踏实地不然的话没有这种平衡,做事就找不到北,对自己不能肯定。设计都有不同的发展阶段,过去中国经济不够发达的时候,可能做建筑更多的满足于一个基本的需求,同时建筑师更加注重建筑师自身的建筑的一些特色观、外形,一些更多的感受,但实际上我觉得中国现在不一样了,中国这些年发展经济占到一定水平以后,我们的好建筑应该参考不仅是建筑是好的,不仅是结构,水暖电,包括外部,内部设计,集成一体化,完整度,我觉得应该作为一个好建筑的标准。所谓谈好建筑我个人认为还是建立一个标准,而且这个标准应该是因地制宜的,应该是不同的经济标准是不同的。假如拿到的好建筑放在农村住宅上来看,这时候可能我觉得要做出一些不好的判断,农村也有好建筑,各个地方都有好建筑,谢谢。祁斌:讲了一个很好的观点,我们对待不同区域,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地方的建筑要有不同的标准,而且丁院长的标准也是说大部分都是好建筑,你能不能举一个例子,在这个好建筑当中认为最有代表性的好建筑,在你心目当中是哪一个或者哪一些呢?丁建:我觉得别的院的情况,我今天来以前还是利用这个机会到各个单位展台转了一下,确实各个单位都有很多优秀的单位,但是别的单位具体的东西不太了解。黄锡璆最近完成的301医院,我个人认为还是比较好的,它体现了集合或者说综合的设计的,包括建筑的通风 ,南方气流的利用,包括遮阳、环保,包括设备的引进,包括电器、水电各种专业的配合。通过集合建筑,使得这个建筑很舒适,这个我个人可能就是一个好建筑,不一定是标新立异,标杆建筑。中国的城市你去看,我觉得不是缺少设计,而是过多设计,很繁杂,很过于争奇斗艳,而真正把心态放平了,从技术解决问题,从里面内部需要的解决问题,从各种技术整合能够体现时代的基本的标准,我觉得这个可能还少了点,假如我们把心态放松一点,设计的考虑因素更综合一点,我个人认为就会出现更多的好建筑。周小捷:作为华南地区设计院的代表你会有什么样想法呢。马震聪:我从进大学的时候老师说好建筑可能要有三个要素,到今天为止我还是保持这个观点,但是实用经济观这个观点在不同时期都有不同的定义都有不同的理解和不同的延伸。可能我来自广东,我刚才在广州也开展了文化建筑的活动,我们也回顾了我们以前六十年代的一些建筑。比如说当然我们院承担的一些项目,当时造价非常低,不到100块钱一平方,应该算是经济了,功能相当好,这符合了当时所有的使用要素。我们打破了当时苏联的模式,可以说在当时整体体现经济实用观。到初期的时候,我们院也承担了一些项目,当时钱也不是很多,我们把钱放在最主要的精华的部分,我们同时也把我们的,把我们周围商业。到目前来说整个建筑还是相当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建筑,这是80年代的理解。在现在我们做设计的时候有新的理解,作为经济不是省钱,但是要省遮阳,从某个角度来说要绿化环保,整个地球的资源还是有限的,我们怎么样体现绿化、环保,变成我们经济的主题。当然一个好建筑功能要实用,观大家也说了很多想法,我觉得这些永远不会过实,但是我们要按照时代和地域的文化去理解这三个要素。比如说我们刚刚完成的一个广州塔,他作为一个电视观光塔有他的功能,这很丰富,也有电视的功能,同时也作为城市标志性建筑,跟城市结合相当好,建筑和结构也非常完,里面也体现了绿化和低碳的要素,这是我们南方的一件作品。祁斌:刚才谈的这个观点我也非常赞同,我们现在谈节约不一定非要谈节约材料或者简单的节约成本,而很重要的是节约资源,你去年刚完成一个好建筑,当时我印象很深用了一些体现风能发电的一些措施,我不知道后来实施以后,这个效果怎么样。马震聪:这个项目应该是在验收阶段了,目前来说风能发电这一块效果非常好,非常低的风速,可以达到发电,但是发电发多少是另外一个话题了。另外也用了很多的技术,比如说空调等等应该说在今天世界上还是比较顶尖的技术。这个钱花了不少,意义在什么地方呢?我们也是做了很多讨论,我不知道今天谈这个合适不合适,如果要说的话,我觉得我们作为建筑师,可能有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我们可能今天用的东西可能未必是省钱,但是从整个建筑技术的发展来说今天是走的第一步,第二步也许跟我们汽一样,走进千家万户,这是我们做的一个努力。我们建筑师不但在建筑上,应该在多专业上多接触,特别是结构和设备新技术上要多接触。我们中国建筑师跟世界建筑师也许有一些差别,差别在哪里呢?除了在今天吴先生说的我们要发展我们的建筑观念,我们的艺文之外还要掌握我们的技术,我们不仅要有中国制造和中国发明,我们通过中国发明来发挥建筑技术,只有技术的进步和支撑才有我们的艺术和发展。祁斌:我们今天第一轮论坛的四位嘉宾大概都讲完了,本来按照周小捷主编策划应该有一个对话和互相的争论的环节,但是大家都很客气,也都讲的非常完整。我简单的来总结一下,因为我们是南北对话,今天北方队人数比较多,有三个重量级的选手,南方只有一位,我觉得关注点虽然大家讲的是一些客观的道理,从他们的讲话当中我们能够感觉到南方建筑师跟北方建筑师关注的点还是,至少在今天四位建筑师里面略有不同,北方的建筑师关注建筑立面的文化表现,关注建筑的地域融合,关注建筑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跟建筑的结合方面,我觉得这是考虑比较多的要素。而南方建筑师更关注的是一些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包括新的节能技术,这些方面的应用,我觉得这是咱们第一轮论坛当中南北建筑师应该说关注点,对于好建筑关注点的不同。我们再次热烈的掌声感谢第一轮的建筑师,谢谢。

      设计[下一页]

      本系统支持键盘方向键←和→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