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 地址:湖北武汉三环科技园
  • 电话:159116031100
  • 传真:027-68834628
  • 邮箱:mmheng@foxmail.com
  •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校园新闻
  • 校园新闻如何报道校园枪击案件
  •   [提要]2012年12月14日,美国发生校园枪击案件,造成20多人死亡。《》选择报道美国的校园枪击案件,这是的判断,观众或者其他新闻有理由也有对这样的新闻报道作出自己的判断。《》报道发生在美国的校园枪击案,说明我国的新闻已经拥有了国际视野。

      ● 乔新生

      2012年12月14日,美国发生校园枪击案件,造成20多人死亡。当天,我国河南信阳光山县的校园也发生了砍伤学生的悲剧。耐人寻味的是,《》头条大篇幅地报道了大洋彼岸美国的校园枪击案,可是,对发生在我国河南信阳的校园惨案却做了淡化处理。部分工作者提出质疑,认为这样的做法了职业伦理。

      从本质上来说,新闻报道权是一种选择权。新闻有也有理由选择自己认为重要的新闻,但是,新闻之所以被称为新闻,就是要让从中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并且丰富自己的价值判断。《》选择报道美国的校园枪击案件,这是的判断,观众或者其他新闻有理由也有对这样的新闻报道作出自己的判断。

      笔者之所以关注这一问题,是因为不少记者朋友就这种现象所涉及的深层次理论问题与笔者讨论。在我看来,这是一个充满陷阱的学术问题。任何一家新闻机构都有选择报道的内容或者不报道的内容。但是,从观众的角度来说,当然有要求新闻选择那些他们更关心的信息。但由此带来的问题是,美国新闻在第一时间公布死者的姓名,中国的新闻是否应该如法呢?笔者曾经作过一次调查,绝大多数调查对象认为,在没有抓获犯罪之前,机关不应公布死者或者伤者的姓名,因为这样做可能会给者或者家庭带来潜在的。这就是中文化的差异。如果新闻执意公开死者或者伤者的姓名,那么,有可能会给他们或者他们的家属带来更多的。笔者之所以强调这个细节,就是希望提醒新闻界的朋友,在满足知情权方面,东并没有实质性的不同,但是,在如何满足知情权方面,东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就校园惨案来看,美国警方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并且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可是,我国机关却没有及时向社会公布有关案件的调查情况。更让人感到意外的是,河南信阳当地的《信阳日报》居然在2012年12月17日头版刊登文章,宣传河南信阳光山县的教育,这已经无法用“不正确”来解释,这是公然对读者的智商发起挑战。发生如此惨烈的案件,当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以及主管部门的负责人应当承担必要的责任和责任,如果没有的自觉性和的责任感,那么,至少应当保持低调,将功补过,在最短的时间里破获案件,并且向社会公布事实。以“正面报道”的方式转移视线,只能说明当地的新闻从业者缺乏必要的,或者于某些压力,从而了新闻职业,突破了新闻工作者的底线。

      《》报道发生在美国的校园枪击案,说明我国的新闻已经拥有了国际视野。但是,仔细琢磨人们就会发现,这一新闻报道占据了大量时间,可是向人们传递的信息却十分匮乏。除了重复当地新闻曾经报道过的有关内容之外,并没有向提供更多信息。这说明的记者虽然关注到了这一惨案,但并没有得到独家消息,更没有创新性的采访报道或者评论。这样的新闻报道与其说是新闻报道,不如说是新闻报道“转载”。当然,从电视画面来看,的确使用了自己的记者采访的内容,但是,由于内容缺乏突破性,因此,并没有多少新闻价值。当然,笔者不是希望的记者抱着看热闹的心态,在第一时间进行深入的采访和评论,而是希望提供与新闻不同的视角,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自身报道的价值。

      在讨论这一新闻事件的时候,一些学者习惯于从价值或者人类价值的角度分析问题。笔者对此多少有些不同意见。其中的道理非常简单,不管是发生在眼前的新闻事件,还是发生在美国的新闻事件,只要具有新闻价值,新闻都应该作出报道。正如人们所看到的那样,由于我国的新闻受传统体制的约束,无法对发生在身边的校园惨案作出详细报道,于是,转而对发生在大洋彼岸的校园惨案进行详细的报道。这种强烈的对比,同样能产生视觉和感觉的冲击力,同样会让人浮想联翩。但是,这种“曲线”或者“迂回”的报道手法,不应成为我国新闻此类报道的范例。如果我国新闻记者成了“远视眼”,看不到眼前发生的一切,却对大洋彼岸发生的新闻事件进行详尽的报道,那么,久而久之,就会给人一种“不专业”之感。我国的新闻应当辛勤耕耘,在中国的大地上寻找新闻资源。(作者为中南财经大学廉政研究院院长、教授)